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近一步加大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。一是整治了院容院貌:硬化道路、栽种草皮、移栽各种花木,场地绿化率和道路硬化率均达100﹪。院内绿草如茵,鸟语花香,院舍整洁,环境优美
1988年初,在石塘冲开始加大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的建设,此次共耗资150万元,于1990年8月竣工并交付使用。新院养育大楼设有80个床位,开辟了聋儿语言训练和弱智儿童教育的场所,从而使该院
1982年,市委、市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福利工作,决定将育婴堂改为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。更名后,儿童社会福利院在方针、政策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。一是对健康的儿童和学龄儿童实行“养”、“
1976年,市民政局拨款3.37万元对育婴堂进行翻新改造,建成占地面积660㎡的小四合院。工作人员增加到9人。此阶段,福利院相对于过去的条件有了些许改善:添置了许多生活设备,如接上了自来水
1966年,育婴堂迁至市郊茅山下,新建住房300㎡。1967年至1976年共收容755人,每年除被国内依法收养和因病医治无效死亡的外,一般留所人数在50至80人之间,留所的儿童90﹪是痴呆傻或肢体残疾
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60年,时称株洲市育婴堂。地址在当时的株洲市南区蟆蝈塘,几间平房,面积不足200平方米,工作人员7名。建院时条件异常艰苦,各种基础生活设施如自来水、煤球、